當(dāng)前,全國范圍內(nèi)正緊張進行抗洪搶險和水域救援,如何在危險,、復(fù)雜的環(huán)境中高效專業(yè),、安全規(guī)范地開展救援,,準(zhǔn)確迅速營救被困群眾是消防部隊面臨的一個難題,。為更好的開展救援工作,,參考國內(nèi)外專業(yè)資料和救援案例,,收集整理了部分水域救援專業(yè)技術(shù),,僅供參考,。
一、拋繩/物救援
1,、救援方法及步驟
(1)選擇足夠長度的繩索(例如拋繩)或助浮物等,;
(2)大聲說話及發(fā)出手號,引起遇溺者注意,;
(3)向遇溺者表示將會拋出繩索的一端或助浮物,;
(4)站在安全位置;
(5)留意風(fēng)向及水流情況,;
(6)把繩/物拋向遇溺者,;
(7)把該繩/物拋至遇溺者伸展雙手時可觸及的范圍;
(8)注視及安慰遇溺者,,選擇處于陸上一個安全位置,;
(9)若繩索一端未能成功拋至遇溺者,應(yīng)立即整理,,然后再次拋出,;
(10)指示遇溺者以雙手緊握繩索或助浮物(根據(jù)美國Rescue 3 International標(biāo)準(zhǔn),救援人員應(yīng)可在20秒內(nèi)拋繩兩次),;
(11)指示或協(xié)助遇溺者登岸,。
2、適用范圍
適用于各種水域需要迅速救援,,但距離岸邊較近的待救者,,所需裝備包括繩、浮泡等,。
3,、在水域中握繩方法
A - 當(dāng)接到繩后,雙手緊握該繩并放在胸前(不要緊握繩袋),。面向下游,,雙腳亦應(yīng)順著水流向下游流動。
B - 緊記,,當(dāng)雙手緊握繩索后,,千萬不要朝向上游,否則會令頭部浸入水中,。此外,,不應(yīng)用繩子在身上任何部位打結(jié),這只會令身體被水流壓入水中時不能及時解困,。
C - 如水流湍急,、風(fēng)浪較大,頭部不能維持于水面,遇溺者或會被水嗆到及感到恐慌,。此時,,可將一只手緊握繩索并放在胸前,另一只手則緊握繩索較高位置并放在頭部位置,,目的是使頭部較容易維持于水面,,以保持呼吸及避免被水嗆到。
4,、在水域中,,使用拋繩救援遇溺者。
當(dāng)遇溺者雙手緊握繩索后,,救援人員需根據(jù)現(xiàn)場環(huán)境,,固定或移動自己的位置,以免遇溺者撞向大石或障礙物,。之后,,讓遇溺者順著水流以“鐘擺式”漂向岸邊,并及時將其救上岸,。
二,、涉水救援
1、救援方法及步驟
(1)安慰傷者保持鎮(zhèn)定,;
(2)由淺水處安全下水,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利用所攜帶的輔助物測試水深,;
(3)清楚試探水底情況,,確保并沒有障礙物或凹陷處后,才小心移步前進,;
(4)救援人員如使用擔(dān)架搬運傷者,應(yīng)保持平衡,,使遇溺者到達安全地點,。
2、適用范圍
此方法適用于水流緩慢的淺水區(qū)域,,以及救援員能安全下水救援的情況,。救援員須涉水救援傷者。
三,、洪水中的艇上救援
1,、救援方法及步驟
A - 救援人員可以在兩岸合適的位置設(shè)定高置繩。把繩的一端綁好作固定點,,而另一端則可用機械增益方法將繩拉直,。
B - 在高置繩上穿上滑輪,使其可在繩上左右移動,。
C - 另外,,兩邊均須有引端繩,,以控制橡皮艇左右移動。
D - 穿上另一個滑輪,,再穿上一條救助繩,,使橡皮艇能夠前后移動。
E - 用安全鉤連接橡皮艇,。
2,、適用范圍
此方法主要適用于激流水域中的孤島救援,也可用于緩流水域救援,。
四,、V型垂直救援
1、救援方法及步驟
(1)如兩岸距離較短,,可用拋繩法,,先以細(xì)繩連接大繩,再把救助繩(雙繩)牽引過河,,并將繩連接在對岸的固定點,,以穩(wěn)固繩索。
(2)多名救援人員組成拉繩隊,,在岸邊做好機械增益裝置,。然后,拉繩隊拉動機械增益裝置的繩索,,將高置繩拉至適當(dāng)位置,,并在該繩穿上一個雙滑輪后,在兩邊連接引端繩,,以便在兩岸控制雙滑輪左右移動,。
(3)到達傷者的垂直位置時,在機械增益裝置一邊的救援人員可以慢慢放松高置繩,,讓高置繩緩緩下降,,使救援人員下降至目的地,接觸傷者,。
(4)當(dāng)救援人員成功穩(wěn)定待救者后,,拉繩隊便會拉動機械增益裝置的繩,并使用機械增益裝置將高置繩拉高,,直至救援人員與待救者離開被困地點,。隨后再拉引端繩的一端,將他們拉回岸上,。
(5)在整個救援過程中,,必須指定一名救援人員負(fù)責(zé)操作保險繩上的緊急制動裝置,以便在機械增益裝置組合或岸邊的固定點損壞或失效時,保險繩便立即發(fā)揮作用,,將高置繩固定,,以確保安全地進行救援。
2,、適用范圍
此方法適用于激流水域中孤島救援事故,。如傷者被發(fā)現(xiàn)在水域中的大石上等待救援,而救援人員即使涉水及劃橡皮艇都不能接近傷者,,又或直升機不能接近現(xiàn)場環(huán)境(例如架空電纜或石澗上布滿密林等),,則可以使用此方法進行救援。
3,、相關(guān)數(shù)據(jù)
①繩索負(fù)重后所形成的不同角度與兩邊固定點承受力的關(guān)系,。
上圖顯示兩邊固定點與承受重量的滑輪形成不同的內(nèi)角角度。內(nèi)角角度越大,,兩邊固定點所承受的重量越大,。
使用繩索救援時,內(nèi)角角度應(yīng)盡可能不超過120度,。
②機械增益
在水域救援行動中,,救援人員經(jīng)常使用機械增益裝置把待救者救出,其優(yōu)點是能夠節(jié)省人力及提高救援效率,。
下圖顯示不同倍數(shù)的機械增益裝置(倍力系統(tǒng)),。
五、 T型垂直救援
1,、救援方法及步驟
(1)救援人員離開岸邊前,,要用扁帶固定在雙滑輪上。
(2)當(dāng)救援人員與傷者的位置垂直成一直線時,,在對岸控制引端繩的人員要將其引端繩固定,。
(3)拉繩隊拉動救助繩,將救援人員輕輕拉起,,讓他將扁帶的安全鉤松開,。
(4)放下救助繩,使救援人員從高置繩而下,,到達傷者位置。
(5)當(dāng)救援人員成功穩(wěn)定待救者后,,拉繩隊便拉動救助繩,,將他們拉上來,直至到達高置繩,。
(6)救援人員立刻將扁帶的安全鉤扣在雙滑輪的安全鉤上,。
(7)之后拉繩隊可以放下救助繩,將兩人的重量轉(zhuǎn)移至高置繩的安全鉤上。
(8)對岸負(fù)責(zé)引端繩的隊員可以松開引端繩,,讓另一邊岸的救援人員將兩人拉回岸邊,。
2、適用范圍
此方法適用于峽谷,、激流水域,,如傷者被困于深谷之中,不能使用V型垂直救援時,,便可以利用T型垂直救援,,垂直下降接近傷者。
六,、水域救援常用方法
1,、拋投器接力錨鉤救援
2、救生圈攔截救援
3,、救生圈精確攔截
4,、充氣消防水帶攔截
5、2.4點固定救生筏攔截
6,、主,、被動式救生艇救援
7、單側(cè)操作式救援
8,、涉水徒手救援
水中營救人員先從上游下水,,徒步或游向被困者,停在落水者上游的正面,,用身體阻止水流,,岸上營救人員將繩子迅速拉緊,一旦抓住落水者,,將救援繩子系在其身上固定住,,然后向下游方向采用擺渡方式游泳或行走,直岸上人員配合慢慢放繩,,到營救者和落水者上岸,。
9、網(wǎng)簾攔擋系統(tǒng)救援
10,、淺水區(qū)攔截
首先采用至少河寬2倍的救援繩將落水者攔截,、穩(wěn)定、提升,;然后一人從河岸一邊經(jīng)過面前,,繩子從落水者身下穿越,游到對岸,,部署第二條繩索,;最后在河的兩岸分別在第二條繩子上栓上控制繩,,將控制繩拉緊,岸上營救人員游向?qū)Π?,把落水者救上岸?/span>
11,、洪水河道救援
上游觀察員看到被困人員后,岸上營救人員把繩包拋給被困人員,,被困人員抓到繩包,,岸上營救人員,把繩子拉回,,將被困人員拉到岸邊,,水下救援人員,將繩子系在身上迅速將被困者抓住,,然后,,下游工作人員用梯子把將被困者和水下營救人員救上岸。如果通道較寬,,岸上營救人員可以在水下部署被固定的一個救生筏,,營救人員在救生筏上拋繩給被困人員,再將其拉到岸邊,。
12,、低位差堰救援
兩個救生艇穿連在一起,上游的艇(通常為IRB救生快艇)去接近回流水域,,將救生圈扔給被困人員,。如果上游的救生筏被卷入回流區(qū),下游的艇快速掉頭往向下游把上游的船拉出,,也可以沉下水,,作為一個錨固點,這是最后的辦法,。
13,、車輛落水救援
這是一個登山渡河技術(shù),在淺灘,、狹窄和快速的水流中都能很好地應(yīng)用,。它可以用來跨越整個河道,也能營救一個困在河中央的被困者,。這個技術(shù)有救援距離的限制,,通常只能用來跨越最長約圈形繩索總長度的三分之一距離。要跨越的距離越寬,,救援人員從繩索得到的支持就越少,。
14、水帶充氣圈形救援
這是一個基于河岸的救援,需要救援隊在兩岸派人保護,。
方法:
● 在一條充氣消防水帶的一端連接兩根拋繩,。
● 用一根繩在主岸邊將充氣水帶的一端往回拉,在遠(yuǎn)岸邊的適當(dāng)位置拉動另一根繩,。
● 通過充氣消防水帶圈住被困者,,然后直接將他或她拉到安全的地方。
● 救援人員要確保水帶一圈住被困者時就立即往回拉,。
15,、系繩吊水帶救援法
在洪水情況下如能利用橋梁,這將是非常有效的救援方法,。
方法:
● 將充氣消防水帶的一端固定在岸上的錨點上,。
● 使用兩根拋繩系住充氣消防水帶的另一端,從橋上放下充氣消防水帶到達指定位置,。根據(jù)橋的長度可能需要多根水帶,。
● 控制消防水帶位于水面之上,直到上游的觀察人員看到被困者到達時,,要求釋放水帶至指定位置,。
● 指導(dǎo)被困者抓住充氣消防水帶。
● 收到信號時把消防水帶拉成圈狀,,圍繞著被困者,。
16、編梯救援法:
要點:
這是一種快速創(chuàng)建簡易充氣救援通道的方法,。
方法:
● 將一條短的消防水帶的兩端用封蓋系緊,,通過環(huán)繞一個輕質(zhì)梯子并充氣形成簡易充氣救援通道。
后記:水域救援受環(huán)境和現(xiàn)場情況限制,,具體救援方法和措施應(yīng)根據(jù)現(xiàn)場具體情況而定,,不能死搬硬套,以上救援技術(shù)僅供參考,,不作為救援唯一標(biāo)準(zhǔn),。